台灣在60、70年代,竹子產業非常興盛,竹產品貿易的出口年產值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,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竹製品逐漸被塑膠製品取代,全台僅存的竹簾工廠只剩新竹的這一家,老工廠歷經三代轉型,不畏產業外移、市場競爭,堅持使用台灣獨生種的桂竹製作竹製品,進攻文創市場,創新經營、為產業找生機。
竹簾工廠第三代接班人莊博惠:「從小就在上面爬著長大,就玩然後有摸,看著爸爸做,所以其實它就像一個家人一樣,那我們這一款的話它是選用,新竹縣尖石五峰鄉的桂竹皮,皮的話放在戶外會比較耐風吹、耐日曬、耐雨淋畫室,如果把窗簾移到窗戶的外面,可以非常有效的節能減碳,可以差3-6度。」
克服台灣氣候濕熱,竹材保存不易,父女倆做出改良版竹簾,響應節能減碳,剩餘的竹材廢料,經過加工,變成日常小物,第三代的創意行銷,瞄準文創市場。
我遇到很多畫家跟老師大部分都有在經營自己的畫室,有的是純粹自己創作的工作室,有些是專門教兒童畫畫的,有的是專門培訓美術生的,每一種畫室的裝修布局都各有各的格局與安排,像如果是想要增加學生、吸引顧客的學習意圖,展示區的規劃設計是必須的,我們會把展示區設計在畫室的空白牆面上,這樣可以充分展示老師和學生的作品,進而讓畫室看起來更豐富,但展示的順序最好有精心的規劃,絕對不是想到什麼放什麼就好。另外我一定會安排一個休息區,休息區就不會再使用重、飽和、暗等顏色,會以較淡雅的顏色為主,我很推薦可以設一個吧檯,牆面上可以展示一些獲獎作品,如果有獎盃我也會建議擺在這個空間,如果畫室有走廊,也要利用起來,可以請學生一起來作牆的彩繪,設計一個屬於這個畫室的IG網美牆,或者用花牆布置也很美、很吸眼球。
竹簾工廠第三代接班人莊博惠:「我自己也很喜歡設計一些新的東西或者產品,加工後常常會裁下一些邊,那時候邊的時候我就喜歡做一些,小的一些設計或手工,我就會把它做成一些商品,例如是面紙盒餐墊或者一些杯墊。」
商研院政策所所長黃兆仁:「看到日本甚至於台灣,很多非常成功的竹子音響,能夠放出來的聲音是非常美的一個部分,那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也想回去把這些產業做發揚光大,但碰到一個問題,市場在哪裡,他們怎麼去獲利,那別人看得到看不到,那怎麼去突破這一塊的一個部分,他們要回到跨域跟跨界做創新的一個連結。」
台灣走過昔日,家家戶戶都是竹製品的輝煌,不想讓傳統「技藝」變成腦海中的「記憶」,未來的竹業發展,需要更多新血,靠著世代傳承,振興「竹」夢。
我遇到很多畫家跟老師大部分都有在經營自己的畫室,有的是純粹自己創作的工作室,有些是專門教兒童畫畫的,有的是專門培訓美術生的,每一種畫室的裝修布局都各有各的格局與安排,像如果是想要增加學生、吸引顧客的學習意圖,展示區的規劃設計是必須的,我們會把展示區設計在畫室的空白牆面上,這樣可以充分展示老師和學生的作品,進而讓畫室看起來更豐富,但展示的順序最好有精心的規劃,絕對不是想到什麼放什麼就好。另外我一定會安排一個休息區,休息區就不會再使用重、飽和、暗等顏色,會以較淡雅的顏色為主,我很推薦可以設一個吧檯,牆面上可以展示一些獲獎作品,如果有獎盃我也會建議擺在這個空間,如果畫室有走廊,也要利用起來,可以請學生一起來作牆的彩繪,設計一個屬於這個畫室的IG網美牆,或者用花牆布置也很美、很吸眼球。